企業和群眾辦理用水相關事宜,線上“一網通辦”,線下“只進一扇門”,現場辦理“最多跑一次”,用水報裝環節實現了“一”個環節,在全省18家地市級自來水公司中處于先進水平。
今年以來,北控南陽水務集團從減環節、優流程、壓時效、提效率等方面入手,不斷推出“啃硬骨頭”的新舉措,亮出迎商惠商實招,傾情打造用戶獲得用水“優中優”新體驗。近日,記者走近他們,現場感受他們的工作。
當天上午9點,記者跟隨水質站工作人員王凡來到市城區南陽尖峰眼科醫院,對醫院出廠水抽取水樣進行日檢。從該醫院申請用水到供水接入,僅用了7天時間。“感謝水務工作人員的貼心服務,讓我們短時間就用上了自來水,解決了醫院用水問題。”提起當日通上自來水的一幕,醫院負責人豎起了大拇指,激動之情溢于言表。
這主要得益于水務集團“零審批”“零費用”“零跑腿”措施,即對處于規劃、施工手續報批階段又急于用水的項目先受理,待實現通水用戶補齊材料;對項目的受理申請、勘測、設計、監理全部免費;“水管家”上門服務、現場審核、全程代辦。
營商環境好不好,企業的眼睛最雪亮、感受最真切。神州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潤澤苑物業辦公室經理方云志對此深有體會。他說,今年7月份,公司只打了一個電話申請自備井封停、連入公共用水系統,當天“水管家”就上門服務。“過去報裝得自己跑,要打申請報告,然后一步步走流程。如今打個電話就全上門服務了,真方便。”
上午10點左右,寒風凜冽,記者來到獨山大道璟都國際小區附近的河道旁看到,河堤上幾處漏點往河里漏水,維修處8名隊員正在對漏點進行挖掘。由于天氣寒冷,臉被凍得通紅。
維修處處長黃峰說:“隨著氣溫逐步降低,類似管道破損突發事件增多,我們已做好應急預案和應對準備,以最快的速度搶修,保證企業和市民正常用水。”
自來水管如同毛細血管一樣,布滿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。而哪些水管運行正常、哪些水管漏水需要搶修,卻是靠著檢漏工一條路一條路“聽”出來的。
檢漏中心主任李體說,他們主要負責集團所屬地下輸配管網的管線定位和漏點檢測定位,并通過數據統計分析,為公司降低產銷差率工作提供支持和依據。
今年8月,高新區突然大范圍降壓停水。接報后,檢漏人員立即驅車趕赴現場,對該區域管道進行了連續20多個小時的聽音檢測和30多次的打釬定位,最終在孵化園路檢測到漏點。“找到漏點那一刻,第一反應是如釋重負,是強烈的成就感,覺得再苦再累都值了。”李體說。
作為市政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,水務集團在獲得用水環節、獲得用水時長、報裝申請資料精簡方面均切實提升了服務水平,獲得用水方面由2個環節優化為申請通水1個環節,報裝時限由3個工作日壓縮至2個工作日。
漂亮的成績單背后,是該集團的不懈努力。
下午2點半,記者走進水務集團綜合服務大廳,大廳左側是客服中心,只見當班的4名接線員一絲不茍地盯著電腦屏幕,并不時接聽電話??头行?0名員工分三班,24小時在崗,第一時間將受理的各類咨詢和問題轉辦相關責任部門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客服中心一個月接線3000余起。
水務搶修是派單量較大的問題之一。維修處共有13名隊員,絕大部分是黨員,他們不分春夏秋冬,不分晝夜,年復一年、日復一日地與污泥濁水相伴。去年,維修處再次榮獲全國青年文明號稱號。
為了確保水質安全,水質監測站工作人員每天要對出廠水、水源水做色度、渾濁度等9項檢測,每半個月對25個管網點進行一次7項分析,每月對出廠水、水源水、管網水、管網末梢水等水樣進行不少于一次常規項目42項分析,每年對這些水樣做一次106項全分析;全市16名“水管家”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精準服務,實現線下用戶最多只跑一趟腿、線上用戶零跑腿……
記者感言:
水是生命之源、生產之要、生態之基,供水事業是城市命脈、民生之本。北控南陽水務集團從便捷服務、優化流程、智慧水務等方面進行細化,下真功夫、下細功夫,不斷提升供水安全保障水平,讓企業和市民真正用上安全、放心、優質、充足的自來水,助力優化營商環境,助力南陽經濟社會發展,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贊譽。